时间:2022-12-13 16:27:53 | 浏览:1594
《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其中《易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哲学专著,是对《周易》六十四卦推衍关系的总括。
《易传》共分七种十篇,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详情在[《易传》的时代与作者]这篇笔记
《序卦传》作为孔子所撰的“十翼”之一,在《序卦传》中,六十四别卦严格依据对立统一、阴阳一体、阴阳互换的基本原理,以卦理来推演宇宙中事物发展的规律。
道法自然,学《易》更多是了解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以全面的视角去认识自然、认清自我,修身养性;
以科学的思维引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天人合一,而不是盲目的占卦预测。
朋友们,让我们从《序卦传》开始,理解和学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吧。
《序卦传》亦称《序卦》,主要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进行解说。
64个卦以前后两卦为一组,共32组,用十分简约的语言指出各卦的大义。除乾、坤、咸三卦外,一般以卦名立说,采用取象或取义的方法。
▶对取象方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取象分析法]这篇笔记。
《序卦》分上、下两篇:
上篇从第1组乾[䷀]、坤[䷁]开始,至第15组坎[䷜]、离[䷝]为止;
下篇从第16组咸[䷞]、恒[䷟]开始,至第32组既济[䷾]、未济[䷿]为止。
《序卦传》原文附在篇末,从天地万物说起,以“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来说明乾坤两卦居于首位。
《序卦传》的目的是要寻找《易经》六十四卦排列的逻辑关联,进而以此说明自然、社会历史演变的过程以及人伦的等级次序。
从中体现出穷极则反、对立面的互相转化、万事万物普遍关联的思想。
▲解释乾(天)坤(地)、屯、蒙这四卦。
以天地立论而没有点出乾坤,屯、蒙则以卦名立论,先写简明释义,然后点出屯与蒙之间的因果联系。
再然后以事物发展的过程、变化的因果关系,物极必反、相反相生等周期运转规律来解释其它各卦间的关系,来说明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
《序卦》对卦名的处理有两种方式:如卦名直白容易理解、其所反映的“卦时”与其推衍在逻辑上无矛盾的,就不予释义;否则,便加以释义。
有的学者认为:六十四卦卦序体现深刻的义理,首乾次坤反映从“殷道亲亲”到“周道尊尊”的深刻变化,反映了乾尊坤卑的封建社会伦理现象,对中国整个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开头七句没有直接从易卦上立论,但实则隐示了《易经》下篇三十四卦是论人道伦理次序的。
指出这种人伦次序是从天地万物中演进而来,即:
天地→万物→男女→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礼义
然后以“夫妇之道”点出咸卦,咸卦为上兑下艮,兑为少女,艮为少男,女贵男卑,成以夫妇;
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
因夫妇之道即婚姻必须长久,故继之以恒卦…
下经咸[䷞]、恒[䷟]开端反映人类进化历史,说明人类是万物发展变化结果。
既济[䷾]、未济[䷿]居后,以“物不可穷,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来解释最后一卦“未济”卦。既反映万事万物本周期发展过程的终结,又意味着新过程的开始。
唐代孔颖达在《周易正义·序卦传·疏》中说:“今验六十四卦,二二相耦,非覆即变。覆者,表里视之,遂成两卦,屯、蒙、讼、师、比之类是也。变者,反覆唯成一卦,则变以对之,乾坤、坎离、颐大过、中孚小过之类是也。”
二二相耦,即两两一组;六十四卦共为三十二组,每组两两构成相反或相对关系。
通行本卦序三十六反覆图
其中:
[乾、坤]、[坎、离]、[颐、大过]、[中孚、小过] 四组为“变”,这八个卦反覆后仍是本卦,但它们的后一卦是前一卦的对卦,发生了变化。
其余28组[五十六个卦]为“覆”,即后一卦是前一卦反覆后的卦。
反映了事物向其反面转化发展对立统一的思想;其以事物顺应自然发展为次序,也反映了六十四卦循环反复的意识。
一般认为《序卦传》反映的思想不能等同于《易经》六十四卦思想,但也不可概斥为“非《易》之蕴”而不予重视,应看到其与经文的联系与区别。
乾坤居六十四卦之首,意味着乾坤在六十四卦中、天地在宇宙万物中起决定限制范围的意义;也反映了乾与坤的矛盾运动是构成“易”之生生不息过程的根本原因。
#中国哲学##鑫哲读书##易经笔记#
《周易·序卦传》原文
䷀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
【屯】者,盈也;物之始生也。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
【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
【需】者,饮食之道也;
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
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
【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
【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
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
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
【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
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
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
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
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
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
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
【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
【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
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
嗑者,合也;物不可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
【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
【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
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
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
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
【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
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
【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
【离】者,丽也。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
有万物,然后有男女;
有男女,然后有夫妇;
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有父子,然后有君臣;
有君臣,然后有上下;
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
【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
【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遁,故受之以【大壮】
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
【晋】者,进也;晋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
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
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
【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
【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
【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
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
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
【夬】者,决也;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
【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
【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
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
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
分享有趣的科幻故事,探讨奇妙的科幻素材,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有关于易经八卦的科幻故事素材: 八卦,是基于对生命体全息基因细胞以及脉络规律的研究,所总结得出的一种科学算法。 八卦科学算法,可以计算出大到宇宙级维度空间中天体的运作,小到星球内
傅老师新书《先秦儒家哲学》已上架先生书房,文末阅读原文了解。学生问:《易经》占卜出来的结果,到底表达了什么,是命定、可选择,还是其他?(可以划一划)因为有卜卦的经验,常常在卜卦之后看出了一段时间的情势,但是这代表了“命定”的结局吗?还是说人
我们的先辈在与自然斗争中发明了占卜。占卜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许多人反对占卜。其原因之一就是认为占卜是自我贬值的消极心理的结果。人们在与自然灾害斗争的困惑或恐惧中,祈求自身之外的超自然力量来帮助自己,因而才去占卜
关注傅佩荣国学馆,让国学走入生活,剥去易经玄幻的外衣。听傅老师的《易经》课,占算大事小事不求人。这是傅佩荣国学馆易经占卦实例的第49篇。关于64卦第46卦升卦的占算故事。本文516字,阅读时间约2分钟。升虚邑广州地区有许多在中山大学上过进修
古老易经文化是古人先贤的智慧和结晶。从远古时期伏羲创造了河图先天八卦讲阴阳天地之道日月循环,四季冷暖,万物存亡,周而复始的宇宙星辰奥妙玄机,为华夏古代人们生活做出了方向之南。到黄帝时期,由于八卦讲阴阳之道,长短补缺,先贤黄帝把这个神秘的阴阳
在回答网友为何《易经》、风水会时灵时不灵的问题时,静波大和尚表示:“易”者,变易也,它是变的,没有定法,符合佛教讲的无常。大和尚认为,风水其实就是环境心理学,而心理学是可变的。静波大和尚说,佛教与外道最大的不同是,佛教是心法。如果不改变心,
乾坤定位,开天辟地。故乾1坤2。刚柔始交,万物屯生,故屯卦第3。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刚出生的小孩蒙昧,需要启蒙,故蒙卦第4。山水蒙,坎下艮上。图1,山水蒙山上水下,水雾迷蒙,看不清山的形象,故为蒙。又外卦艮为山,为止;
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需卦上卦为坎为雨为水,下卦为乾,乾主大地,阳气已满,大地干涸,则需要天下雨水的滋养,同时坎卦在上寓意有险,险必有求于助,故曰需。急别人之所需,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排除困难是品德高尚、诚信无私的表现,若不能在日常中坚守诚信的
六十四卦读音 1.乾卦:读 qián 2.坤卦:读 kūn 3.屯卦:读 zhūn 4.蒙卦:读 méng 5.需卦:读 xū 6.讼卦:读 sòng 7.师卦:读 shī 8.比卦:读 bì 9.小畜卦:读 xiao xù 10.履卦:读
我们都知道,前几天中国有一个热搜,它是关于我们警察局关了一个逃犯,并且他最后越狱成功了,逃出来了,这样一个事情,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可是,这两名罪犯,他最为奇怪的是,他们逃出来之后,不出一会儿又被给抓走了。其实他们两个本来是判处死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