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3 15:07:39 | 浏览:1427
本 期 导 读
我们并没有全然的看到
那个真实的五彩缤纷的世界
张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淡淡的。淡淡的笑,慢慢的说,没有什么事儿能让他挂心。
他笑称自己是天线宝宝体质,不预习、不备课,却常在无意间把很多高纬度的信息传达出来。
他说世上最伟大的「设备」是人,人这台设备精妙绝伦,远非人工智能可以比拟。
先贤大德们主要在生命科学这个方向上发力,走的很远很远,远远超越了当今的科技。
体悟易道的世界观和思想观
讲易道智慧时,张老师强调「体悟」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体悟易道的世界观和思想观,并应用到生活中。
我们应追源溯流,不要舍本(道)逐末(术)。研究术数,一定要参悟背后的道,尽量往道那边靠,不要靠术这边。
为什么呢?张老师解释说:「术数特别容易误导人,让我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假如有个问测者,问去图书馆能不能买到一本书。占卜结果是买不到,那还去不去?可能他去了图书馆,书没买到,却邂逅了一位心仪的佳人。不去,就错过了这段缘分。但问测者占卜时,只会占买不买到书。
因此高明的大师,能从更大的太极、更高的维次来看一件事情。
《复仇者联盟3》中有个桥段,战力极强的奇异博士(Dr. Strange),在钢铁侠的性命受到威胁时主动认怂,把时间宝石拱手交给了灭霸——博士是个超级理性,为保护宝石宁肯献出自己生命的人,何况钢铁侠的生命?原来他推演了未来的一千四百多万种可能性,得知在目前的时空是无法阻止灭霸的,自己也将化为尘埃。留下钢铁侠,才有在未来翻盘的唯一一种可能,给未来留下一颗种子。
当下的时空看似不好的事情,有可能是达到更高层级的垫脚石,这个节点是不宜用术数去化解的。
易道智慧正是给我们架构了这样一个宏大的世界观。
从无极到太极、再到阴阳、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一百零八卦无限细分,世界像乐高积木一样以不同的视角层叠展开。
宇宙和时空有时被压缩到几个法则里,有时又从一个符号中喷薄而出,涌现万物。
听这堂课的同学,往往从颠覆认知开始,到深深思考结束,步入了一扇跨越古今、贯穿维次的大门。
上完课后,相信大家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实践——怎么把易道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不论是佛家还是道家,都发展出了与其世界观相对应的方法论,就是要落实。
原理当然可以落实,它不仅是空泛的理论。但这个问题也是很难回答的。
记得王阳明讲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位禅师,如果有人向他请教佛法,他只把拂尘提起来,不发一言。有天他的徒弟将拂尘藏了起来,看他还有什么办法。禅师找不到拂尘,只好空手做出提佛尘的样子。
学习易道,本身就是自己领悟的问题,易道自身就是启发人的拂尘,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说呢?
这正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纠结之处。我只能结合几个月来的尝试,谈些粗浅的体会。这些体会是基于自己的理解,我不晓得它们是不是对的,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完整。
易道的应用断不止一法,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将易道融入生活
读相是很好的切入点
张老师曾说,将易道融入生活,读相是很好的切入点。有其相,必有其质。
虽然世相万千,五彩缤纷,但我们的心却决定了从花花世界里择取什么来入脑分析——穿的衣服、吃的东西、读的书、做的事、遇到的人,都由自己的心筛选出来。
我们并没有全然的看到那个真实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如果想留意到生活中视而不见的细节,就需要改变心的筛选规则(模式)。
改变模式先得看到现有的模式,那第一步的第一步,需要先看看自己当下的心都装载了些什么——看懂自己的筛选模式才能看懂世界,看不懂自己给个世界也瞧不明白。
● 我的方法是每天早晚的冥想
开始不用太久,10分钟、5分钟,1分钟都可以,次数多了会知道多长时间适合。冥想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呼吸对阴阳的升浮降沉。
这似乎是体验「无极」的一种方式。当我试图把心静下来时,会觉察到纷繁芜杂的念头起起伏伏、层层叠叠,像翻涌着泥沙的都江堰的水——心的实相竟由这些不断生灭的思绪组成。
慢慢慢慢,当一次次把思绪拉回呼吸,让心沉淀下来的时候,便从静处获得了一分极小极小的定力。
每天的修行,是像攒硬币一样积攒这些小小的定力,换成十元、百元的大钞,让账户中0的个数渐渐增长。
● 尝试将冥想时培养出来的定力,和在定力中带来的细微觉知带入生活,感受内在发生的能量变化
这时只要把心静下来,会觉察到许多平时忽略的存在。
一个直观的体会是能量的松和紧:表里不一的时候,能量场就紧,身体和气场的感觉就是紧缩(想象一下拿手去碰蜗牛或者含羞草)——如果身体的某一块儿紧张,往往在内心也是悬着的。比如当我们急于证明自己、说服别人,就会不自觉的提高音频,攥紧拳头。
我觉察到自己在演讲、吵架、坐过山车... 心有所惧的时候,呼吸会急促,肌肉会收紧。还观察到开车(对我来说)是件很拧巴的事儿,遇到堵车时,那种流畅感不断被打断,身体在踩刹车的瞬间会紧张,情绪从脚底升起,血液涌到头部——「路怒」产生了。
能量的松紧不止体现在身体上。
台湾有位剧作家赖声川,他在讲创意学时提到:创作是一种自然的涌现,无需用脑去指挥,文字会自动的流淌出来。这需要作者处于轻松、安定、身心一致的状态。如果没有想法,硬要催动气血、逼出灵感,文字就会「紧」,读起来很生硬。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往往有一种生命力,携带着能量,可以很好的融入读者的场域。
文字紧、语言紧、身体紧、关系紧、格局紧... 都是相通的,是身心不合一、尚未打开的局面。处于自我觉察的状态中,紧绷的情况会有很大改观。用觉知作为引导,可以逐渐把拒绝、抵触的心态变得柔软,变得开放。
● 把「观察自我」发展出的「觉知」投入到外部世界,用同样的方法感知周围的环境
这三个阶段好比重启电脑。首先尝试把心静下来,沉下来,从「满」的状态中放空。然后不加评判的去接纳自己,然后不加评判的去接纳世界。
由于心的模式发生了变化,之前未曾留意、没有关注的事物也被吸引过来,渐渐的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变化。回过头看,会觉得是个不一样的自己。
心的改变需要一个契机,对我来说,易道智慧便是这股触发的能量。
正如有位同学说的:「之前觉得世界是按一种法则行进的,之后觉得是另一种。」——世界没变、变的是心。心对了,世界就对了。
了解规律,把握趋势
易道智慧是一门实用的哲学。学习它的目的是了解规律、把握趋势,让我们在充满变数和选择的世界中走的从容。
张老师谦称自己并非大德,只是一个「吃过苹果、去过北京,有幸见识过高人的过来人」。他希望大家不要沉溺于术数,力争抵达道的层面,做一个真实的人,一个不拧巴的人,一个接纳自我的人。
易经看起来非常深奥难懂,其实也十分简单,不然为什么叫易经? 宇宙万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在这个现象背后有其简单明了的宇宙秩序,也就是变化的原则,称为一阴一阳之谓道。用符号--代表阴,—代表阳,它们既不同又相同,为什么呢?不同是--阴是中断的
为何要去讨论易经八卦的哲学原理?原因只有一个:为其正名。因西方文化的入侵,当代人陷入论证漩涡,推崇逻辑,再很难接受古人的结果论。所以本文也是我为其奠定理论基础的尝试,如果易经八卦是对的,那么尝试就是可能的。易经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由八个
《周易·系辞上》中论述古易揲蓍草取卦时提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
大家都知道《周易》是一本极其难懂的天书,有许多人原本一心想要努力研究它使自己变得明智和豁达,却在遇到了重重阻碍之后放弃了最初的想法,以致最终都一无所获,所以作为实用易学的应用者,最关心的莫非是把这本天天书读懂,作为其中的一员,笔者经历了诸多
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典籍,《易经》被世人所熟知并非源自国学的传播,而是街头巷尾算命先生云山雾罩的解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这些被时光沉淀下来的国学精髓,从尘封已久的纸堆里走出,以逢凶化吉的形式走进寻常巷陌,从某种意义上说也
风水文化源于中国,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几千年来一直闪耀着神秘的幽光。风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风水起源于人类由巢居向穴居的过程产生了风水。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中,中国人通过体察自然界的江河竞流,山川俯仰变化
在我国,老祖宗流传的东西历史悠久,有的有据可查,有的无据可查。尤其是风水,八字,周易这些民间传统文化,那么它们究竟可不可信呢? 先说风水学,传统五术之一相术中的相地之术,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中国古代称堪舆术,目的是用
文/宏渊易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是深奥难懂,就其本质来说是一部关于如何开启智慧、证悟大道的哲学书!首先得明白其根本所讲主旨,才能正确解读其中的奥妙。易经与现代科学的建立基础不同现代科学的根基是认为物质世界是可靠的,验证的方法是可重复观察的实
作者:张合云晋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三十五卦,主要论述用什么态度迎接晋升,晋升后应该怎么做好自己。一、晋卦的卦像是柔顺谦逊才能靓丽晋卦上卦为离为火,下卦为坤为地。火地离卦。主卦为坤地,客卦为离为丽。寓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只有柔顺才能成就
中国的易学博大精深,深不可测,精通易经,特别精研《梅花易数》、《紫微斗数》、《奇门遁甲》及“四柱八字”法,凡读通读透读懂者,占卜算命没有不准的。只可惜,这些学问在太过深奥玄秘,古来今来,真正能读懂易经及上述术数者,少之又少。屈指可数的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