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7 21:20:19 | 浏览:3160
遍数中国历史,位置最尊崇的典籍,那一定非《易经》莫属。
这部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经书,从其影响的深广度来讲, 被誉为“六经之首”,实至名归。
而它所蕴含的智慧,所带来的人生启示,也让我们后世子孙受益无穷。
只要能读懂其中5条定律,便能领会修造命运的终极奥妙。
01
善良定律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红楼梦》中,王熙凤一生机关算尽,为人精明狠辣,却因偶发善念,救济了一位乡下远亲刘姥姥。
后来遭遇抄家大祸,锒铛入狱,唯一的女儿巧姐,也流落到了烟花之地。
而那个曾被她一念之慈救济过的贫婆子,听闻此信,毅然决定为她千里寻女。
天不欺善,刘姥姥历尽艰辛,终于找到巧姐,并典房卖田得以赎回。
这便是曹雪芹笔下的《留余庆》。
王熙凤的一生因恶而毁,却也因善而积得阴功。
《太上感应篇》中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福祸无定数,源自自己的所做作为;善恶终有报,谁都逃不了。
心存善念的人,常能急他人之急,忧他人之忧;言语上会留口德,做事上会留余地。
心存善念的人,会以己推人,将心比心;不迫人所难,不咄咄逼人。
心存善念的人,常胸怀博大,志存高远;会温良宽和,不计较得失。
因有善念而慈悲;因为慈悲而厚德;基于厚德而载物。
心存善念,种下善因,最终收获的,必是善果。
02
等待定律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君子拥有卓越的才能和超群的技艺,但不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才施展出来。
不管“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其核心还是一个字“时”。时机未到时,安心修养自己、锤炼本事。时机一到,则顺势而发,动如脱兔。
苏秦年少时曾外出闯荡。他想见周天子,没人为他引荐;他见秦惠文王,得不到赏识。狼狈不堪回到家中后,还被妻子轻慢、嫂子嫌弃。
后来他闭门苦读,头悬梁,锥刺股。终于等到秦国渐成一霸时,通过游说“合纵”六国,风光无两。
在去楚国的时候,路过家乡,家人对他的态度180度大转弯。尤其是嫂子,更是前倨后恭、令人无限感慨。
《易传•系辞》中讲:“变通者,趋时者也。”
我们读《易经》最重要的,就是读懂这一个“时”字。
一件事情,当时去做非常顺利,时间一拖就错过了,明明是好事也会拖成坏事。同样的道理,在时机没有成熟的情况下,硬要去做也不会成功。
当然,没有之前的积累,身无所长,就算机会来了,也不可能有能力抓住。
所以,在没有遇到适当机会之前,应韬光养晦、低调内敛;惟默默耕耘、深深磨砺,时机未到时,能隐则隐。
足够的知识积累,便是“藏器于身”,等于储备了精良的装备、拥有了精湛的技能,一旦机缘际会,便有望一飞冲天。
03
吸引定律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大量的同类信息,会成为一个同质的环境;而我们会在这个环境中,不知不觉间被“感染”。
我们都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
居住在墓地附近,孟子学会的都是祭拜之类的事;
居住在集市旁,孟子学会的是做买卖,讨价还价、揽客送往;
居住学校书馆旁 ,孟子学会的是读书写字、进退有节。
环境就像一个巨大的染料缸,白布放进去久了,便会成为染缸中的颜色。
同样的道理,脾气相投的人自然相处融洽,志同道合的人自然会聚在一起。
价值观,则决定着我们,交往什么样的人、关注什么样的事、认同什么样的礼仪和伦常。
所以由“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这句话,后来就演变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说法。
三观不合,很难相处融洽,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而心灵相通,意气相投,则会交浅言深、速成莫逆,是为“知心的话、千言不赘”。
朋友不在多,而在是否能同道,是否能知心。
04
满损定律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大自然中,有个“月满则亏”的定律。
满月,即月“盈”,接下来是一天天减少,最终成为细细的月牙儿。反之,则一天天增加,终至满月,是为"益谦"。
同时,也暗示着,天道会让满盈者亏损,而补偿有所欠缺者。
天道要减少那些多的而增加少的;地道要改变那些多的而流向少的地方;鬼神降祸于富足而骄的人却赐福谦卑不足的人;人道则厌恶富足而骄者,喜欢谦卑之人。
《易经》中还有句话:“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能以谦卑的姿态,守得住低处的人,尚能称得上谦谦君子。
《道德经》也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又进一步说,“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做人,惟谦能容。海低于百川,而容纳百川;有容,才能不断进取。
一个人善良的人,慈悲布施,奉献别人,为而不争,为别人着想,这表面看来是“损”,其实却是给自己积德积福,最终结果是“益”。
这是天道平衡的法则。有的人物质方面不足,那一定是某个方面太强盛了、太多了,如气盛脾气大等。
如果富贵而骄,气很盛,则人道仇富,天道必然灭之。
05
变通定律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中的“易”这个字,古人总结它有三个含义:简易、变易、不易。
易虽然简单,就是一阴一阳,但是变化无穷,由阴阳变化生成四象,由四象生成八卦,由八卦两两组合,形成六十四卦,由六十四卦衍生出万事万物。
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化中发展,我们生命中的一切也无时不在变化之中。
历代王朝,积贫而弱的时候,就要考虑变法。史上不乏变法成功的例子。秦有商鞅变法,明有张居正”一条鞭”,都是由“变”而强的典范。
表现在企业也是如此,当一个企业机制呆板、发展迟缓,就到了该变革的时候。
做人,同样适用。当人处身困顿、进退维谷的时候 ,就要力求改变,才能打破困局。有句俗话,叫做“人挪活 ”。
《易传•系辞》中说:“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所谓变通就是,唯有变化,才有可能出现新的转机;有了新的机会,才会使事物发展更加通畅和长久。
接受变化,拥抱变化,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一格,逢大势不践小诺,处大事不拘小礼,才是应对变化的真谛。
只有掌握变化者,才能不负过往,无畏向前。
写在最后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不一样的品格,也演绎出不一样人生际遇。
而《易经》中这5大定律,修造命运的终极奥秘。
人行世间,首先要有一颗善良而悲悯的心;选择良好的环境,不断学习知识和技能;有了所得不自满,行到穷处知变通。
则,此生无虞。
遍数中国历史,位置最尊崇的典籍,那一定非《易经》莫属。这部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经书,从其影响的深广度来讲, 被誉为“六经之首”,实至名归。而它所蕴含的智慧,所带来的人生启示,也让我们后世子孙受益无穷。只要能读懂其中5条定律,便能领
大家好,我是曾仕强学堂编辑部心易。我们将陆续整理曾教授不同书中的语录箴言。如果您时间充裕,可以边参考边读书;如果您时间不充裕,那么就抓住重点,好好体悟这些语录箴言。如果您特别有心,那就收藏吧,相信这是一笔巨大的智慧财富,在不同时期会给您不同
在云南大理,藏着一个千年古镇,那里鲜为人知,却有着最淳朴的民风和习俗,那里就是白族古镇喜洲。著名的小说家、《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先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游历云南时,被喜洲古镇的人文风光所打动,后来在所著游记《滇行短记》中,对喜洲大加赞赏。他在
你在公园的角落,喧嚣的市井中,经常会看到有人打着易经大师的旗号,为人打卦算命,煞有介事地为人预测吉凶,结果连城管来了收了他的摊子,他也没有算出来。其实,从一开始,《易经》就被看成是一本用来算命的书。所以,仅仅把《易经》看成是算命的工具书是庸。
生命中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它背后的美意,如果我们能早日获知生命的密码,了悟生命的轨迹,就能在每一个阶段把握机会,创造生命的奇迹。一、生命数的计算方法:把出生年月的所有数字全部加起来,一直加到个位数为止。如:1966年7月30日出生 196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小孩到三岁左右,就基本能看出其青少年时期是什么样子;而到七岁时,则基本能看出他一生是什么样子。这种说法有什么根据?我用《易经》规律,和大家分享一个观点:一个人的认知,是他命运的先兆。1、三是变数,七是成数。《易经
很多人都听说过一命二运三风水,这句话究竟怎么理解呢?从易经的角度看,其实就是决定人生吉凶的几个因素,把握好了这几个因素,也就有了把握命运的智慧和能力,掌握改变命运的密码。 我们把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和与生俱来的,后天无法改变的称为“命”。
《易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经典著作,它广大精微,包含宇宙万象的一切道理,被称为“大道之源” “群经之始”。这样一部对于中国人最为重要的典籍,将人的修养修行及处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应对策略讲到了极致。今天,我们汇总了曾仕强教授关于易经智慧的5
如果说男孩需要一个霸气好听的名字渲染男儿意气,那么女孩就更需要一个有文化气息的名字彰显女孩气质。参考国学经典起名就是一种为女孩取名的方式,国学以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诗词文化、儒家典籍、骈文诗赋等一系列典籍,充满了古典气息,也充满了人生
【光明访名家】光明日报记者 张 勇今年71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季维智,一路走到国际灵长类研究的最前沿。2014年他的团队发表的基因编辑猴的论文入选2014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2019年季维智研究团队又创造
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古都西安欢迎您!一直以来西安是国内旅游热门城市,十三朝古都遍地是文物,喜欢中华历史文化,想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西安当然是不可错过的城市,旅游达人首选目的地。
不知有没有小伙伴记得去年上映的电影《寻龙诀》。无论从名字还是内容或是特效,都透露着一股浓浓的王霸之气!无邪君一身凛然正气,今天当然说的不是摸金。影片中胡八一的一句咒语诗,曾让无邪君眼前一亮,今天的故事,就从这首咒语诗讲起。寻龙千万看缠山,一
你知道是什么基因问题让原本食肉的熊猫“堕落”成以竹为食的萌宠?你知道美丽芬芳的花朵为了传宗接代,暗藏了怎么样的玄机么?你知道人类可以让猛犸象复活么?生命如此美妙我们却知之甚少 在地球演化的46亿年里,生命存在的时间是34亿年。沧海桑田,唯一
作者:周玉娴NCP、RNA、DNA、SIRS,此类生命科学名词成了近期的高频词,大众似乎都在上着科普课。从去年读到今年的枕边书《生命密码》,又被我翻了出来。当时在书店里,是这本书封面的一句话“你的第一本基因科普书”吸引了我拿起它。掌握了基因